华东师大超算用户走进华为

发布时间:2025-10-31浏览量:10

  10月22日下午,高性能计算中心组织部分集群用户走进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开展参观学习交流活动。在华为工作人员的热情引导下,老师们先对练秋湖基地进行了实地参观。通过小火车游览了园区内各个主要建筑和地标。园区面积广阔,环境优美,展现了科技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近距离了解了华为的办公区域、研发中心以及各类配套设施,深刻感受到华为 "以奋斗者为本" 的企业文化在硬件环境中的体现。


  技术交流环节,高性能计算中心主任胡文心老师简单介绍了举办本次交流会的目的,华为客户代表李楠介绍了本次交流会的相关环节。华为公司相关专家介绍了华为“技术—生态—人才”三位一体的智能化突围路线,面国外技术的垄断,华为用“鲲鹏+昇腾”筑自主算力底座,在上海建设4.3万卡AI集群,赋能金融、制造、教育等行业。华为上海ICT学院合作总监重点介绍了面向国产自主可控技术人才培养的ICT学院课程、教材、产学研项目等。华为AI算力工程师介绍了华为昇腾AI生态发展情况及超节点,详细讲解了华为昇腾A3超节点如何以大集群系统创新破解大模型算力瓶颈。他指出,千亿/万亿参数MoE模型训练、推理对同步并行与跨节点通信提出极高要求,昇腾A3超节点通过“数学补物理、非摩尔补摩尔”理念,实现架构、性能和供应链三大跨越。目前,A3超节点已交付万卡规模,为国产AI科研与产业提供可持续、自主可控的澎湃算力底座。华为高性能计算专家介绍了华为鲲鹏高性能计算方案及实践,系统阐释了华为“鲲鹏”高性能计算方案如何以多样性算力融合、软硬协同和开源生态,应对摩尔定律放缓与AI4S新需求。他指出目前基础软件层面,毕昇编译器、KML数学库、HyperMPI通信库、KUPL并行框架对气象、分子动力学、CFD等应用实现10%-30%性能提升,并支持PyTorch、OpenMP等主流接口,7500+软件已原生适配或自动迁移。集群设计上,华为提出“有效算力=规模×效率×可用度”理念,把P级系统稳定性提升到月级长稳,已在多个高校及国家实验室部署。未来,鲲鹏将依托CCF、GCC双平台,与全球伙伴共建开放HPC生态,助力E级超算、AI4S和国产EDA等多学科创新。

  交流讨论环节。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殷赵霞老师就ICT学院的课程授课对象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表达了后续合作的意向;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刘老师就KUPL(Kunpeng Unified Parallel Library)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与华为工程师进行了深度交流,希望后续能得到公司方面的技术支持;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葛建忠老师团队成员就海洋模拟软件算法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金健老师就教学方面的国产化算力支持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校超算用户根据自己研究领域内的问题积极提问,华为专家针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详细、专业的解答。校企双方就产品技术细节、合作模式、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合作愿景上达成了诸多共识。

  

  通过此次互动,老师们对华为的产品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确了未来合作的方向和重点。在国产化技术从“可用”向“好用”迈进的关键阶段,高校与华为的合作并非简单的资源对接,而是责任的同频共振,双方以问题为导向的深度探讨,正是突破技术瓶颈、筑牢国产化根基的重要实践。交流结束后,老师们实地参观了华为384超节点Atlas 900 A3 SuperPod算力中心,本次活动在大家意犹未尽的交流中落下帷幕。

微信图片_20251031150021_66_163.png